河北正中实验中学教师组织学生有序排队,等待核酸检测采样。河北日报通讯员 司晓慧摄
学生的安全和健康,关系千家万户。疫情发生以来,石家庄市37.3万师生留在学校封闭管理,各学校抓实抓细校园疫情防控,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、温暖、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。
老师迅速归队陪伴学生
清晨5时30分,天还不亮,鹿泉一中教师封巧芬,翻身起床。半睡半醒的小女儿,伸出胳膊搂紧妈妈的脖子,封巧芬回过身来轻拍孩子,待孩子睡稳了,轻手轻脚下床,走出宿舍,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
封巧芬是高三年级的一名班主任,1月5日晚接到通知,学校将进行封闭管理,教师需要住校。此时,她同在鹿泉一中的爱人没有回家,在学校里开始了封闭前的紧张准备。
“两口子都封闭起来,孩子怎么办?”封巧芬坦言,当时看着两个不经事的女儿,真有点犯难,尤其是只有4岁半的小女儿,每天睡觉都离不开妈妈。
可学校里冲刺高考的学生,封巧芬也牵肠挂肚,索性卷起厚厚的被褥,装好孩子的衣服,带着两个女儿,一起来到学校,全家住进了宿舍。
白天,封巧芬和爱人早早起床,陪伴学生,大女儿照看小女儿,晚上封巧芬回到宿舍哄小女儿睡觉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,不同学校的教师们纷纷选择逆行。
河北正中实验中学相关负责人记录下同事们的返校之路:安海虎的妻子即将临产,老人也被封闭不能赶过来,妻子一句“我能行”,催他尽快返校;王江和爱人都是教师,托朋友趁着夜色把老人送过来照看两个孩子,一大早两口子踏着晨曦赶往各自的学校;李列滢接到学校要求班主任在校封闭的通知后,连夜到老家接来岳母,帮助妻子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……
及时归队的教师们,成了学生最好的陪伴。
为了稳定学生情绪,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的教师们入住学生宿舍楼,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楼层找到负责的老师,该校3位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们联合上课,通过心理辅导、解压游戏、励志电影等缓解学生焦虑情绪;鹿泉区第一中学召开学生家长线上见面会,让家长和学生充分了解彼此情况,确保学生在学校安心、舒心。
物资供应充足确保安全健康
“从1月3日开始,有20来天没见孩子了,不知道吃得咋样?口罩够不够?”石家庄市裕华区一位家长表示,非常时期,最关注学校能否保障好孩子的饮食、健康。
校园封闭,规模大的学校动辄几千人,一日三餐消耗巨大,学校食堂如何运转?
正定一所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校食用油的储备足够用到3月份;大米、面粉每隔四五天备一次货,供货商储备充足;蔬菜、肉蛋奶也都有稳定的供货渠道,不仅保证用量,还能确保新鲜。
“现在学校食堂有100余人,全天负责为师生备餐。”这位负责人介绍,与平时相比,由于人手少、供餐时间延长,食堂工作量明显增大,为缓解压力,学校调配了中层干部在高峰期来帮忙。
学校饭菜价格如何?几位学校负责人表示,为了封闭管理期间的稳定,学校食堂已明确不涨价。一位工作人员介绍,学校食堂基本由餐饮公司运营,为了长远的合作与利益,餐饮公司暂时承担差价,有的甚至赔钱供餐。
记者从石家庄部分封闭管理学校了解到,各学校也在积极准备相关物资。石家庄市鹿泉区多方协调,确保辖区学校肉蛋奶蔬菜水果供应;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进行条块分工,校内消杀用品、医疗用品、口罩、饮用水、食堂食材等物资充足到位;封闭管理之初,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在原有7万只口罩库存的基础上,又追加了10万只,保障师生科学使用。
与此同时,各学校严格落实登记管理、佩戴口罩、体温监测、消毒通风等措施。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延长供餐时间,实行单人单桌同向就餐;石家庄石门实验学校为食堂餐桌安装隔离板,确保学生安全、健康。
抗疫故事成为思政“金课”
“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医护工作人员,最大限度发挥他们工作的效用,让疫情得到控制?”近日,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高二政治组组长张智君给在校学生讲授《寒冬暖城》主题思政课,坚定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。张智君从基层防疫工作有序开展、温馨的校园生活、核酸检测全覆盖等多个侧面,引导学生感受国家、老师、医护工作人员等每个人的付出。
上一篇:人物描写的作文